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又称肝胆管结石(hepatolithiasis),即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而难治的胆道疾,其病因复杂,主要与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蛔虫、华支睾吸虫)、胆汁停滞、胆管解剖变异、营养不良等有关。主要分为胆色素结石和胆固醇性结石两种类型,其中绝大多数为胆色素结石,常呈肝段、肝叶分布,多见于肝左外叶及肝右后叶。
肝内胆管结石症状不明显,或者不典型,多数病人因体检发现或因其他疾病做腹部检查时偶然发现,有症状者多为上腹部不适、背部胀痛不适,或者轻微疼痛,闷胀感。少数严重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表现为胆管炎的症状即寒战、发热、黄疸甚至休克,反复胆管炎可致肝脓肿、肝硬化、肝萎缩。结石和感染长期刺激胆管上皮可继发癌变,文献报道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率为2.4%~10.0%,而胆管细胞癌患者中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比例高达17.0%~27.0%。部分患者的肝内胆管结石可以掉入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或胆源性胰腺炎等。
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需要个性化治疗,没有症状肝内胆管结石一般不需要治疗,定期观察、随访即可。如果出现了结石引起的相关症状及并发症,应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症状,结石的不同位置,有无合并肝脏萎缩,肝门部胆管有无狭窄来综合判断,选择一种或联合多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确切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汁通畅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主要的手术方式为胆管切开取石、胆管空肠吻合、联合肝叶切除、经皮经肝胆道造瘘联合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甚至需要肝移植。其中已在我院开展的经皮经肝胆道造瘘联合经皮经肝胆道镜碎石取石术(PTOBF/PTCSL)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可重复性高,结石取尽彻底,安全有效,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肝组织,预防肝切除术后肝衰竭,还可解除胆道狭窄、胆肠吻合口狭窄、发现和治疗胆管癌。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特别是既往行腹部手术患者的好选择,为受肝内胆管结石反复折磨的人民带来福音。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